我们提供迎新管理系统招投标所需全套资料,包括迎新系统介绍PPT、迎新管理系统产品解决方案、
迎新系统产品技术参数,以及对应的标书参考文件,详请联系客服。
大家好,我是生活在石家庄的一名普通打工人。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,而是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“河南迎新系统”的消息。你可能会问:“为啥是河南?”别急,听我慢慢道来。
事情还得从今年年初说起。当时学校要搞迎新系统,说是全国统一,结果一上线,我就发现这系统有点“地域歧视”。为什么?因为我的籍贯是河南,而我的大学在河北,所以系统就把我归到了“河南人”的行列里,仿佛我在河南出生、长大、毕业,还顺便把身份证都换成了河南的。
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系统出错了,于是赶紧联系辅导员。辅导员一脸懵:“你是不是河南人?”我说:“我是河北人啊!”他叹了口气:“那可能是系统自动识别的。”我顿时感觉自己的身份被系统篡改了,仿佛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“河南户口”的石家庄人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我天天被“河南迎新系统”骚扰。每天早上醒来,手机上都有几条通知:“欢迎来到河南迎新系统,请完成注册。”“您的河南迎新系统账号已激活,请立即登录。”“您已被分配到河南新生群,请勿拒绝。”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异乡的游子,被系统强行拉进了一个陌生的群体。
更搞笑的是,系统居然要求我填写“河南籍学生信息”。我一边填一边想:“我这是去河南读大学还是回老家?”填完之后,系统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:“恭喜您成为河南迎新系统的一员,祝您在河南的生活愉快。”我差点没把手机摔了。
为了应对这种情况,我决定和这个“河南迎新系统”进行一次“深入交流”。我先是尝试修改个人信息,但系统死活不让我改。我试了三次,每次都被提示:“您当前的籍贯为河南,无法更改。”我心想:“这系统是不是有‘河南情节’?”
后来我干脆放弃了,直接和系统“和平共处”。我开始认真填写每一项信息,虽然心里一万只羊驼在奔腾。我甚至还在“家乡”那一栏写上了“河北”,结果系统自动纠正成“河南”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系统操控的傀儡。
最离谱的是,系统还给我安排了一个“河南学长”作为导师。这位学长自称是河南人,但他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北方口音,而且说话特别土味。他发来的第一条消息就是:“欢迎加入河南迎新系统,我是你的学长,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。”我心想:“你是学长还是‘河南代言人’?”
有一次,我实在忍不住了,直接在群里问:“为什么我的系统显示我是河南人?”结果群里炸开了锅。有人回应:“你是河南人吗?”我答:“我是河北人。”他们说:“那你可能是在河南上学,系统自动识别了。”我无语了,心想:“我这是去上学还是去认祖归宗?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逐渐适应了这种“河南身份”。虽然我还是河北人,但系统已经把我当成了河南人。我开始习惯在迎新系统里用“河南人”的身份聊天,甚至还有点“自豪感”。毕竟,能被系统当成河南人,说明我至少有几分“河南气质”。
有一天,我收到了一条来自河南迎新系统的邮件,内容是:“感谢您对河南迎新系统的支持,祝您在河南的生活愉快。”我看着这条邮件,突然觉得有点讽刺。我明明在石家庄,却被人当成了河南人,这年头连系统都能搞“地域歧视”。
不过,我也开始思考:为什么系统会这样?难道是因为河南人太多,系统自动把所有人都算作河南人?还是因为河南的迎新系统特别强大,其他地区的系统都“望尘莫及”?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答案,但我知道,我已经和这个“河南迎新系统”建立了某种“特殊关系”。
有时候我会想,如果我能回到河南,会不会被系统认出来?或者,如果我去了别的省份,系统会不会也把我当成那个省的人?这简直比《黑客帝国》还神奇,系统比我还要了解我的身份。
总之,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迎新系统不仅仅是学校的工具,它更像是一个“地域身份认证器”。而我,作为一个在石家庄生活、河北籍的学生,却被系统强行“河南化”,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吧。
现在,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被“河南迎新系统”提醒,虽然偶尔还是会吐槽几句,但总体来说,我已经和这个系统“握手言和”了。或许,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——学会和各种“不合理”的系统相处。
最后,我想对所有在河北、河南或其他地方的同学说一句:别怕,系统总会把你“归类”到某个地方,但你永远是你自己。不管系统怎么定义你,记住,你才是真正的主角。